衰老,作為一項涉及多器官、跨越多重生物學層級的機體系統性退行性演變,其深層的分子機制至今仍是生命科學領域懸而未決的核心命題。各器官系統是否遵循統一的衰老節律?是否存在調控系統衰老的分子時空樞紐?中國科學家就給出了相關答案。
北京時間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張維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曲靜研究員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楊家印教授合作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該研究首次融合超高靈敏度質譜技術與機器學習算法,系統構建了橫跨人類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質組衰老圖譜,涵蓋七大生理系統、13種關鍵組織,從蛋白視角呈現了機體增齡性演變的全景式動態景觀,并揭示出蛋白質信息流紊亂是器官衰老的核心特征之一等內容。
此外,研究還首次確立血管系統為衰老進程的“先鋒組織”。衰老的血管系統發揮“衰老樞紐”的核心調控功能,驅動并放大全身多器官的系統性衰老進程。
基于前沿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團隊成功構建了覆蓋13種人類組織的特異性“蛋白質組衰老時鐘”。研究顯示,30歲左右為衰老軌跡的初始分水嶺——腎上腺組織率先呈現衰老特征,提示內分泌穩態失衡或為早期驅動力;同期主動脈亦出現穩態偏移,進一步印證了它作為“衰老哨兵”的先鋒定位。
45歲~55歲被確認為衰老進程的里程碑式轉折點,絕大多數器官蛋白質組在此階段經歷“分子級聯風暴”,差異表達蛋白呈爆發性激增,標志其成為多器官系統性衰老的關鍵生物學轉變窗口。
綜上所述,該研究整合了蛋白質組大數據、人工智能建模與多維度功能驗證,首次提出了蛋白質穩態失衡-血管衰老樞紐模型,為系統性衰老機制提供了新范式。
下一步,研究團隊將依托生命周期蛋白衰老圖譜,深挖關鍵驅動因子,推進無創衰老標志物檢測與器官時鐘臨床應用,以精準重塑蛋白穩態網絡,延長健康壽命,構建下一代衰老干預的理論基礎。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打破世界紀錄!祝賀中國科學家2025-06-13
- 中國科學家新發現!實現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2025-03-04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制“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2023-10-11
- 最新科技前沿 頻道推薦
-
vivo X300 系列曝光:旗艦影像續航再升級2025-07-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