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福耀集團的汽車玻璃生產車間里,人工智能機械手組群靈動準確地互相配合,高效生產著汽車玻璃產品。
三明,沙縣區的茫茫群山中,竹木隨風擺動,林下中藥材、走地雞隨處可見,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內,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身披“白鷺”標識的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客機直沖云霄。
閩山閩水間,科技創新持續涌現、鄉村振興全面提速、對外開放縱深推進,新質生產力與綠色動能交匯成勢。勇立時代潮頭,福建正迸發出澎湃的發展動能。
以農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胸懷“國之大者”,聚焦實體經濟領域金融需求,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服務重點產業發展;踐行“金融為民”,織密普惠金融服務網絡,助力百姓增收致富;堅持“穩健審慎”,在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八閩大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金融動力。
強筋壯骨 支持實體經濟
走進福耀集團福清綠色智慧工廠,偌大的車間里,工人們緊盯操作大屏,在跳動的數據中,操控智能系統驅動機器。在這個高度自動化的“燈塔工廠”,每30秒就能生產一套汽車天窗,在生產效率提升200%的同時,也為技術工人創造了“舒適度”更高的就業崗位。這家從福建走向世界的民營企業,目前在全球汽車玻璃行業的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曾在1994年發生資金鏈緊張,面臨生存難題。當地政府積極協調公司重組,為企業引進外資創造條件,其中,金融機構也發揮了積極作用。關鍵時刻,作為較早與福耀集團建立合作關系的銀行機構,農業銀行福建分行挺身而出,及時為公司投放1億元貸款,為企業化解資金問題提供支持。
從創業之初的3萬元貸款,到“雪中送炭”的1億元信貸支持,再到現在的全方位戰略合作,農業銀行福建分行與福耀集團的合作關系日益緊密,雙方攜手相伴、共同成長。在此過程中,福建分行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福耀集團轉型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
廈門,白鷺棲息之地,別稱“鷺島”。廈門航空的標志也是一只“白鷺”,從初創期的幾架飛機,到目前機隊規模已超過210架,在廈門航空的發展歷程中,農業銀行一路相伴,雙方業務合作不斷取得突破:辦理進口代付飛機經營性租金業務、現金管理業務,提供融資租賃服務,承銷超短期融資券,提供無追索權銀賃通保理融資……農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猶如“推動劑”,助力廈門航空這只“白鷺”越飛越高。
經濟與金融,是一盤棋,也是共生體。長期以來,農業銀行立足福建實際,聚焦當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信貸資金主要投向了重大項目、民營小微、縣域“三農”、綠色低碳等領域,促進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
扎根山海 服務特色農業
福建山海資源豐富,特色農業發達。農業銀行因農而生,服務“三農”是主責主業,為了讓農戶及時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全行干部員工積極想辦法、出實招。
清晨,明媚的陽光灑在寧德三都澳的海面上,寒垅村海上社區“惠農服務旗艦店”管長、農業銀行福建寧德蕉城支行營業部主任劉巧鈴拎著貸款資料,輕車熟路地跳上搖晃的漁排,對村民吳永慶說:“老吳,你的貸款批下來了。”
聽到好消息,吳永慶喜笑顏開:“貸款正好可以用來改造漁排,采購鮑魚苗。”
寒垅村有250余戶鮑魚養殖戶,養殖面積達3200畝。由于鮑魚養殖目前還無法實現自動化投喂,需要養殖戶人工投放飼料,所以要耗費大量人力在漁排上,平常即便有金融需求也少有時間去銀行辦業務。
“養殖戶出不來,我們就把金融服務‘送上門’。”劉巧鈴說。2024年12月,農業銀行福建分行與寒垅村合作設立了“惠農服務旗艦店”。店里負責人由店長和管長組成,店長由村干部、鄉村振興帶頭人擔任,主要推薦貸款戶;管長由農業銀行服務團隊負責人擔任,配備智能化服務工具,實施上門流動服務,為當地農戶提供貸款受理等綜合金融服務。“我一個星期至少會開展兩次流動服務。”劉巧鈴說。
“去年底,鮑魚養殖資金需求特別大。多虧了農行!”寒垅村村支書吳星說。
群眾在哪里,金融服務就跟到哪里。如今,農業銀行福建分行已設立“惠農服務旗艦店”69家,帶動拓展農戶貸款超100億元。
近日,福建三明沙縣區村民韓國良用他承包的百畝竹林林權從農業銀行申請到了35萬元抵押貸款。“手續簡單、利率優惠,錢到位后我打算在竹下再種些中藥材,再養些走地雞。”老韓笑著說。2006年,農業銀行在福建率先推出林權抵押貸款業務。隨著福建林權改革逐步深入,農業銀行持續加強林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全方位滿足林農、林企、林商等產業鏈上經營主體的金融需求。
在廈門,農業銀行扛牢服務“三農”主責主業,牽頭發起成立全省首家“金融支農聯盟”,在軍營村等偏遠鄉村設置惠農通服務點,推出“火龍果貸”“胡蘿卜貸”特色貸款產品,以金融“活水”助力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借助數字人民幣在廈門試點契機,農業銀行創新打造“農業碳匯+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新模式,首批在白交祠村等9個村的茶園落地,為村民增加碳匯收入。
以金融力量守為民之責,謀富民之策,辦利民之事。農業銀行致力于切實改進金融服務,更好滿足八閩大地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從閩東山海到客家土樓,從武夷茶鄉到閩南漁村,腳步不停、服務不止,助力產業興旺、百姓富足。
穩健審慎 推進可持續發展
福建是全國第一批實現高風險金融機構“清零”的省份之一。目前,這一“零”記錄已連續保持五年。在福建,農業銀行嚴控金融風險具有優良的歷史傳統。
農業銀行原福建龍巖紅坊營業所主任饒才富,發放貸款3300多筆,無一筆不良,被譽為“紅土地上的好財神”。2019年起,為表彰在服務“三農”一線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農業銀行專門設立“饒才富獎”。
饒才富精神激勵一代代農行人扎根基層、勤勉盡責。在福建龍巖長汀縣,首屆“饒才富獎”獲得者、農業銀行福建長汀河田支行客戶經理李文慰自2008年以來累計發放貸款10.69億元,惠及農戶3530多戶,存量貸款不良貸款率僅0.56%。他常說:“既要及時發現風險,也要幫助農戶化解風險。”
李文慰的老客戶、蘭秀養雞場負責人藍曉紅記得,2018年自己在農業銀行有10萬元貸款,但市場突變,養殖的雞在鎮上變得不好賣了。“當時,李經理跑遍周邊所有鄉鎮,幫我介紹來好幾位買主。”藍曉紅說。在李文慰幫助下,蘭秀養雞場渡過了難關,農行貸款本息悉數收回。如今隨著養雞場不斷發展,藍曉紅在該行的貸款已逐步增加至110萬元。
農業銀行始終把守住風險底線作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則,通過建立機制、組建專業團隊、應用先進技術,加強貸款核查,做實風險排查。截至今年5月末,福建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19%,低于全國銀行業平均水平;同期,農業銀行在閩不良貸款率遠低于該指標。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離不開信用體系的支撐作用。2024年12月,農業銀行廈門分行與廈門市發展改革委共同設立了“信用+金融”創新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的創新之處在于共享應用信用數據,通過引入公共信用信息、創新稅收指數、個人“白鷺分”等外部數據源,農業銀行廈門分行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并降低信貸風險,助力更多優質科技型企業發展。截至6月末,該行已累計對接小微企業360戶,測算預授信額度近2億元,有效提升了金融可得性。
農業銀行通過數字化風控手段,將風險關口前移,實現對信貸業務的動態、實時、穿透式管理。同時,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進一步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方位筑牢金融安全之基,助力防范金融風險,促進經濟穩健發展。
閩江潮涌,鷺島云起。農業銀行以信貸作筆、以初心為墨,為八閩大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壯闊畫卷添彩。站在新的起點,農業銀行將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滋養山海、潤澤民生,與八閩兒女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王玉翔、蘇炳秋、張佳斌)
責任編輯:馮韻
- 最新銀行動態 頻道推薦
-
廈門國際銀行南平延平支行開展反假幣宣傳活動2025-07-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